来自 社会 2020-08-26 00:55 的文章

哩d加价扬子晚报:打破路径依赖重塑融合基因

原标题:社长总编谈媒体融合 | 扬子晚报:打破路径依赖 重塑融合“基因”

编者按: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治理高度,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年多来,各级各地媒体如何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取得哪些新进展新成效?敬请关注“社长总编谈媒体融合”专栏报道。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在全媒体转型过程中,扬子晚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牵住融合质变“牛鼻子”,瞄准提升一体化效能靶向发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在“七只羊”矩阵(羊为扬的谐音,指扬子晚报的报纸、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号加上扬眼客户端、扬子读写网等多媒体平台)初具规模、用户总数超4000万的基础上,2019年9月17日,扬子晚报按照5G智媒体标准推出全新的“紫牛新闻”客户端,突出融合“工具包”功能,利用“封面新闻”成熟技术牵来一头“牛”,倒逼流程再造、全员转型,上线9个月,新客户端下载用户已超900万,自有平台不断产生爆款。扬子晚报全媒体矩阵初具雏形。

“紫牛新闻”客户端的名称由来

扬子晚报是具有全国影响的都市报,扬子晚报网是1998年就已创办的一级资质的新闻网站,许多人疑惑,为什么客户端不再打“扬子晚报”品牌。我们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不同品类要使用不同的品牌。“定位之父”里斯指出,人们总是认为品牌越强大,进到其他的品类就会越容易,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以零售巨头沃尔玛为例,他们早就建立了同名网站,可17年过去了,互联网销售只占总销售额的2.3%。而他们在2015年收购的jet.com网站却异军突起,成功分得电商市场的一杯羹。针对不同年龄受众或不同偏好市场,使用不同的品牌,已成为成功商业企业的惯例。显然,互联网是一个新的品类,而新的品类必须有新的品牌名。

2、打破路径依赖才能重构未来。使用新的品牌,也意味着切断对既有成功模式的依恋。总体而言,扬子晚报纸质版曾经的辉煌已属于过去,一定要防止过去的思维定势成为今天改革发展的绊脚石。当然,由于目前扬子晚报纸质版仍拥有较大的发行量,发展紫牛新闻并不意味着放弃报纸,不是此消彼长,而是相融相加,这一原则不能有半点动摇。

3、影响力的迁徙要遵循逻辑与规律,不是无中生有。紫牛是商学院教材上的概念,紫色的牛与满世界的黄牛、水牛、乳牛比,显然很少见,因而更显眼。所以紫牛被用来形容稀缺而优质的服务。扬子晚报在2017年6月28日创设了融媒体新闻栏目“紫牛新闻”,全媒体矩阵首发,第二天报纸见报。该栏目主打原创、深度、新意,在全国纸媒纷纷撤销深度调查部门时,我们反弹琵琶,逆向而行,在业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所以,我们的客户端名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延续了这一名栏目的影响力优势。2020年1月,该栏目名改名为“紫牛头条”。

牵住一体化发展的“牛鼻子”

强化头部内容生产力。“紫牛新闻”客户端上线后,以生产有价值、高品质的新闻资讯产品为己任,并通过制作视频微纪录片、动画视图、互动H5网页、九宫格图说等融媒产品,确保不同层次的受众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内容。

为了满足当下受众对精品内容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进一步强化专门化、专家型的尖兵采编团队,提升独家、原创内容的生产能力,用机制创新保障头部内容生产。

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融媒时代,内容始终是媒体的核心价值,精品内容是受众不变的刚需。扬子晚报通过重构流程和创新机制,确保优质内容能够链接报网端微,发散性网状传播,获取最大传播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