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丰新闻网剧成绩可圈可点:追剧的观众多了作品的格调高了
原标题:追剧的观众多了 作品的格调高了
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的人们日常文化消费结构与往年呈现巨大差异。较长时间的居家抗疫,家庭大屏在其中发挥了抚慰大众焦虑情绪的重要社会作用,不仅有丰富的电视内容供给,渐臻成熟的网络视听也为之赋予了更充分的想象空间。
一段时间的宅家生活,使“追剧”成为多数人的主流文娱选择。今年的中国剧集市场逆势成长,无论在影响力和口碑层面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尤其在网剧领域,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的网剧有效播放量达896亿,同比去年提升近两成。这一方面固然源于特定背景下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市场厚积薄发的直观结果。从“野蛮生长”到“良性循环”,剧集工业化已步入新阶段,无论在理念与实践、结构与体系、过程与结果等方面都收获了颇为可观的成效。
关注小人物命运,强化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为匹配疫情期间的内容消费需求,今年上半年各大平台推出的网剧总量较之去年同期增长两倍以上,创近年来上线规模之最。其中,既有如约而至的新剧,也有及时调整编播策略后实现应急供给的储备剧,臻于成熟的内容生产体系支持了网剧市场的繁荣,更有《我是余欢水》《龙岭迷窟》《隐秘的角落》等现象级网剧持续引发关注,有“量”也有“质”的精品化策略获得观众认可。
从题材内容看,现实主义唱主角,回应时代脉搏有力度、有热度。《我是余欢水》关注小人物的遭际与境遇,荒诞的笔触强化对现实生存与生活的反思,“人人皆笑余欢水,人人皆是余欢水”意味深长,令人唏嘘;热播剧《隐秘的角落》既是悬疑剧也是家庭剧,在戏剧张力之下是对人性善恶与青少年教育议题的触及;而聚焦诸种女性议题的《不完美的她》,虽面临结构松散、本土化成色不足等争议,但总体为观众描摹出了一副鲜活、真实的当代女性生存图鉴;“小而美”的青春剧《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成为口碑剧黑马,温暖又明亮的成长叙事给予年轻观众关于青春的真实共情。
从制作水平看,“速食化”创作降温,市场尊重品质剧作、回归演技本位,节奏紧凑、耐人寻味的匠心之作受到观众喜爱。在改编剧备受争议的背景下,《龙岭迷窟》收获意外之喜。该剧在保证原著还原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融入民间传奇等传统文化要素,凝练的篇幅营造出异质的审美想象空间;同类型作品《重启之极海听雷》亦可见改编层面的用心,加之风格化的样式、有情节密度的叙事成就另一例口碑之作。此外,《传闻中的陈芊芊》《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等作品大胆起用贴合角色形象的新人演员,打破“流量至上”的选角思路,形成亮色表现。
从社会反响看,包括上述作品在内的精品剧集,或促成社会话题,或塑就口碑热度,于不同层面引发大众关注和讨论。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近年同期市场表现,今年上半年涌现的现象级网剧数量剧增,作为“社交货币”的网剧正表现出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在精品化策略的影响下,网剧与电视剧“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今天的网络视听业已然构成人们观剧、追剧的重要阵地。
优质内容与观众有机互动,为剧集市场发展造血
网络视听的圈层化效应,势必为之迎来有别于电视业发展的不同路径轨迹。面向垂直、细分受众人群的内容业态迭代,亦为提振网剧工业化水平创造出更充分的可能性。强调多元的类型化发展,一并催生出行业结构化的转型升级。
复盘近一阶段的网剧市场表现,一大亮色在于其类型化成色实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无论是《十日游戏》《隐秘的角落》《唐人街探案》《叹息桥》等悬疑剧尝试触摸更坚实的现实主义内核,或是《重生》《怪你过分美丽》《穿越火线》等行业剧洞察现实、延伸视野,还是《鬓边不是海棠红》《龙岭迷窟》等嫁接不同题材要素的年代剧,以及《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腾空之约》等创新内容表达的青春剧,与去年《长安十二时辰》《鹤唳华亭》《庆余年》等为观众留下深刻记忆的古装剧一起,共同构筑起丰富多样的网剧内容版图,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剧、追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