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08-09 11:59 的文章

终极一班32中央和国家机关抗疫国家级表彰推荐对象公示:15名媒体人入选

编者按: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14亿中国人民团结协作、共克时艰,构筑起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8月6日,中央和国家机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级表彰正式推荐对象公示,人民日报社湖北分社记者程远州、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副主任汪晓东等15名媒体人入选先进个人推荐对象名单。主动请缨、放弃休假、深入一线,这些媒体人不惧危险、牢记使命,积极投入抗击疫情的采编工作,正是一个个奋战的他们,汇聚起全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伟大力量。我们通过查阅媒体报道,整理了部分入选者在武汉采访期间的经历和感受,看看他们的故事、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15名媒体人入选“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正式推荐对象名单”

程远州 人民日报社湖北分社记者

梁建强 新华通讯社湖北分社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社记者

乔申颖 经济日报社新媒体传播部编辑二室主任

汪晓东 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副主任

胡 喆 新华通讯社国内部记者

王毓国 新华通讯社摄影部社会新闻采访室主任

董 倩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葛云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倪晶依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徐 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央视新闻频道编辑部副主任

孟 哲 中国日报社编辑

杨程晨 中国新闻社记者

雷 宇 中国青年报社湖北记者站副站长

王长路 中国妇女报社总编室副主任

程远州(左二)在火神山医院采访

程远州 人民日报社湖北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湖北分社记者程远州是全国最早参与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记者之一,第一个报道此次疫情不是2003年的非典卷土重来,第一个报道武汉出现27例病例,发布武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的疫情权威信息……

从去年12月底开始,程远州就持续跟进疫情报道,深入医院采访国家专家组专家及一线医护人员,深入社区报道群防群控的落实落细,深入后方调研防疫物资的保障情况,先后采写了百余篇稿件在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刊发,多篇稿件阅读量过亿。同时,他坚持问题导向,报送了近20篇内参调研,为防疫决策提供参考。

在离汉通道关闭后,网络上一度盛传武汉市民生活陷入困境。程远州和同事走上街头,走进超市、加油站、地铁等公共场所,写出《直击:离汉通道关闭第一天》,澄清不实传言;针对公众对疫情的恐慌,采访多家医院医护人员,报道治愈出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一线认知,传递理性科学的信息,为抗疫打气。

光明日报一线报道组成员在北京西站,准备出发去武汉采访,右二为晋浩天

晋浩天 光明日报社记者

1月27日晚,晋浩天接到报社的电话,“有出差任务,出发去武汉,家里有什么困难吗?”他刚搭车从山西老家回北京,进了家门就转头准备出行的物资,还主动联系到一位爱心人士,把他们捐赠的5000多只口罩、120瓶酒精棉球、一批药品“人肉”带去了武汉。从接到任务的那一瞬间,他和一起出发的同事们都忘记了还在过年,抛开身边的人和事,心心念念只有一个地方——武汉。这是一场新闻报道硬仗,讲好武汉战“疫”故事,是此行的共同目标。来到武汉后,光明日报前方报道组奔忙于武汉各个角落。每一次的采访,都让他们的心深深地被触动,他们认识到,此时在武汉一线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乔申颖在采访拍摄中

乔申颖 经济日报社新媒体传播部编辑二室主任

1月29日,乔申颖作为《经济日报》第一批前方报道队负责人,带着两名战友赶赴武汉,前后59天,她与同事们用报道见证了武汉战疫的重要时刻。她表示:“参与和见证重大的时刻,是记者刻在骨子里的追求。如果再能为推动问题的解决尽一份力,那简直是再美好不过的职业生涯。”

在武汉期间,乔申颖穿上防护服来到医院,采访一线医务工作者。进入社区,报道社区防疫工作的艰辛与努力。来到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方舱医院建设现场,让真情实景教给自己什么叫“中国力量”,什么叫“众志成城”。她还花了一天的时间跟随采访一位志愿者,感慨他的坚守和努力是众多武汉人的缩影。 她努力地写稿、拍视频,用新闻人的方式参与这场战役。乔申颖说:“武汉教会我很多。我更将会在未来的逆境中保持必胜信念, 因为中华儿女共守一座城的动人景象将永远刻在我的心里。”

汪晓东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采访

汪晓东 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