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06-10 10:26 的文章

市长情人十八岁中国财经报社转观念强传播:立足资源优势大胆创新策划

原标题:中国财经报社转观念强传播立足资源优势 大胆创新策划

  随着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拓展,行业报不再享有垄断性的新闻资源,读者对新闻及信息的需求也进一步从“量”转向“质”。在此情况下,行业报新闻报道要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在媒体界增强话语权和传播影响力,必须加强新闻报道策划。

  牢牢把握重大题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重大事件、重大政策,哪家报纸都不会漏报。在此“同题竞争”的情况下,如何达到最好的报道效果,需要报社提前策划,根据本报定位大胆创新,这样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让报道亮点纷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大媒体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报道活动。中国财经报社当年5月就确定了国庆特刊的策划方案,即以“追寻民族精神的足迹”为主线,选取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创造和凝聚出“精神”的典型地方,通过记者实地采访,探寻“精神”传承和发扬的实践脉络,回答“中国靠什么走向富强”的时代之问。

  该报社选取了浙江嘉兴(红船精神)、陕西延安(延安精神)、贵州遵义(长征精神)、河南林州(红旗渠精神)、北京中关村(创新精神)、福建晋江(拼搏进取精神)、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精神)等15个省份的18个市县,自7月中旬起,陆续派出采访小组奔赴各地,以实地采撷的鲜活事例,生动描绘了各地民众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攻坚克难、拼搏进取,奋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动人图景,同时揭示了财政在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10月1日,《中国财经报》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为刊头,精选上述采访报道优秀成果,推出16个版、图文并茂的大型国庆特刊,掀起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的高潮,在财政系统引起了良好反响。

  对于重大主题,创新是新闻策划的灵魂,要通过创新实现新闻升值,通过创新来提升行业报的社会影响力。在策划过程中,集思广益,力争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突破。尤其要注意的是,策划内容之间是一种以逻辑关系统一起来的整体,既单独成篇,又相互联系。

  密切关注行业重点

  长期以来,不少行业报在其所属的行业领域内深耕细作,在报道“精”“准”的同时,内容却往往失之单调,导致可读性差、社会关注度不高。

  行业报一个重要职能是宣传报道所属部委的政策、举措、成效、经验等内容,如何将行业重点工作写深写透,需要把专业性融入通俗之中,让更多的读者能看懂,激起他们的共鸣,以达到好的宣传效果。

  《中国财经报》作为财政部所属报纸,财政改革、发挥财政职能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是其经常报道的行业重点工作。财政支持科技发展就是行业重点之一。

  近年来,虽然我国科技投入水平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但是所产生的科研成果极不相称。分析起来,主要包括经费管理和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中,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及低效、重复、分散等问题颇受诟病。

  2007年,财政部、农业部启动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就是针对上述问题作出的改革探索。2017年,恰逢改革1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第三方评估研究中心对该体系进行了全面评估。专家组认为,该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重大管理创新,是促进农业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全国范围内农业科研协同创新内生机制的成功探索,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何报道好这一重点题材?《中国财经报》经过认真策划后,派记者先后在北京、青岛、武汉与近百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进行座谈,实地探访10余个基地,系统全面地了解了体系的巨大成就。回来后精选素材,数易其稿,形成了中央财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调查3篇“重磅”文章:《把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发挥财政科技资金最大效益的成功实践》《为小产业插上腾飞的双翅》。这些报道用事实说话,既体现成就,也分析了背后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这个策划的成功,说明新闻报道策划要“吃透两头”,着眼于大局,围绕主管部委重点工作,按照选择最佳时机、采用最佳表达方式、力求最佳表达效果的原则;同时,立足当前实际,选定合适的“切口”,将重大题材在准确的前提下尽量通俗化。

  紧紧围绕百姓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