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20-09-30 10:21 的文章

乐克大冒险写在中国海军第35批编队亚丁湾护航结束之际

    新华社亚丁湾9月25日电题:亚丁湾护航,历史的见证——写在中国海军第35批编队亚丁湾护航结束之际

    钟魁润

    秋分时节,亚丁湾东部海域,一轮红日照耀下,海面尤如洒满碎金。

    海平线上,钢铁舰队巍然升起。海天之间,中国力量澎湃驶来。9月23日,中国海军第35批护航编队和第36批护航编队正在这里举行分航仪式。两支编队在海面留下两道长长航迹,一条是第35批编队圆满完成使命的优秀答卷,一条是第36批编队接续护航的全新考题。

    经联合国授权,按照中央军委命令,2008年12月,第1批舰艇编队开始举世瞩目的远洋护航至今,中国海军已有35批舰艇编队在亚丁湾连续完成护航任务。护航官兵一次次直面生死、一次次化解危机、一次次挑战极限,用忠诚与奉献、责任与担当,谱写了人民海军迈向世界一流的新时代壮歌。

    一首首昂扬的壮歌,筑起一座精神丰碑,见证护航官兵忠诚使命的灵魂血脉

    “乘长风战恶浪/钢铁编队横跨印度洋/维护国家利益/保障运输通畅/勇敢水兵驰骋亚丁湾上/中国海军书写历史辉煌……”

    在护航编队,这些官兵自己作词谱曲的歌曲,无论是《亚丁湾护航之歌》,还是护航版《沙漠骆驼》和《小苹果》,都曾唱响海内外,风靡大江南北。唱出了护航官兵的战斗精神、豪情斗志,唱得编队官兵精神抖擞、士气高昂,时刻都在唤起官兵“牢记千钧重托、不负护航使命”的雄心壮志。

    广袤的亚丁湾,不仅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天然考场,也是护航官兵历练才干的助跑器。太原舰舰长石磊曾参加过第3批、第4批、第8批护航任务,这是他第4次到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现在的他已由作训参谋成长为中国海军新型战舰的舰长。王竹对此也深有体会。他大学毕业后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大学生士兵。他参加第4批护航任务时,火线入党;参加第8批护航任务结束,从战士提干成为军官;参加第35批护航时,已成长为新型战舰的政治教导员。

    在第35批护航编队中,有来自回族、畲族、彝族、黎族、维吾尔族、满族、蒙古族、傣族、土家族、藏族、侗族、仡佬族、苗族等13个少数民族的官兵。古力尼格尔是巢湖舰的操舵兵,她刚上舰时普通话不会讲,出海吐得站不起身来,见到军舰以为是火车,因此出尽洋相。但她很执着,靠没日没夜背汉语字典,练出一口流利普通话,不仅把舰艇操作口令喊得震天响,还能在课余给舰员说段脱口秀;她练军姿克服晕船,每次出海站到衣服湿透,练出风浪再大也不晕船本领,2017年,巢湖舰出访,她稳把舵盘,驾驶战舰勇闯三大洋,成功访问五大洲22个国家。今年是她第4次到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她说,女兵在舰上工作的时间都不会太长,她要珍惜每一天。

    “护航宝宝”,这是对出生时,父亲在亚丁湾护航的小朋友的专用称谓。周施成是海口舰的一名老兵,执行首批护航任务离开祖国的第11天,他的儿子出生,成为第一个“护航宝宝”。为了纪念儿子出生时自己战斗的地方,周施成给儿子起名“周亚丁”。此后,每批护航编队都至少有10个以上“护航宝宝”出生,不少宝宝名字就叫“亚丁”“护航”“致远”。宝宝的名字,寄托着年轻父母忠诚使命的誓言。

    在护航编队,每年退伍季,老兵都把“最后一班岗”站成“最美一班岗”,工作劲头不减、工作标准不降,值班执勤、受领任务,宁肯提前一分钟,决不推后六十秒。

    四级军士长凌章权从军17载,7次参加护航,把五分之一的军旅时光留在了亚丁湾海域。他执行完第19批护航任务退伍时,晚了整整8个多月。哈尔滨舰7名到期老兵,在执行第24批护航任务时,比正常退伍延迟了89天。

    一条条奋进的航线,谱写一段跨越历史,见证护航官兵英勇善战的雄风浩气

    漫漫航程谱写浩浩壮歌。

    亚丁湾护航是人民海军成立以来,在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履行大国责任义务,常态部署时间最长、动用兵力最多、活动范围最广的重大军事实践。

    35批舰艇编队的接力护航,4000多天的搏风击浪,300余万海里的来来往往,留下了一条相当于绕地球150余圈的漫长航线。

    这是闪光的航线,每一朵浪花都绽放着护航官兵的光荣;这是奋进的航线,每一段征程都洒满了护航官兵的豪情。

    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4月28日,中国海军第35批护航编队按时从舟山某军港启航,向亚丁湾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