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平时即战时
某大公司招聘发报员,凡是熟悉莫尔斯密码者都可应聘。大厅里人声嘈杂,许多应聘者焦急地等待着面试。一位迟到的年轻人倾听片刻,径直走进办公室。不一会儿,人事经理对大家说,诸位请回,发报员已经招到了!我们一直在用莫尔斯密码发送一则消息:谁听到了,就直接走进办公室。大厅里顿时鸦雀无声。应聘者遵循通常的招聘原则,专注于聆听教官的招呼,根本没有意识到,一种新的招聘方式正在进行中。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捕捉周围信息的习惯。
马克思说过:“由于某种判断的盲目,甚至最杰出的人物也会看不到眼前的事物。后来到了一定时期,人们惊奇地发现,从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现在到处都露出自己的痕迹。”正所谓看不到平时的危机是最大的危机,看不到潜在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诸多应聘者“失敏”的教训警示我们:战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比拼;战场,从来没有悔棋之说。等听到导弹从头顶呼啸而过才发觉战争来临,实乃兵家之大忌。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中国传统的战略思想。与孙子齐名的战国时代军事家吴起说过,作为将帅有五件事特别值得警惕,即“理、备、果、戒、约”。其中,他对“备”的解释是“出门如见敌”——只要一跨出营门,就得有如临大敌的准备;对“戒”的解释是“虽克如始战”——即使打了胜仗,也要有刚开始时那样的戒备心理。李嘉诚也曾讲,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问自己,如果5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必须有这方面的准备。
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刘基在《郁离子》中讲述了一个“若石防虎”的寓言:若石隐居在冥山山北,有只老虎经常窥伺他家。若石便率家人昼夜防备。因为防守严密,一年后,老虎什么也没有得到,便饿死了。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再没有什么危害自己了。于是弛其机,撤其备,垣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没多久,有大兽而来,若石束手无策,被其咬死。
若石只知猛虎吃人,而不知吃人的野兽不止老虎一种。而如今,有些人看我们的对手,只把全副武装的人视为敌人,其实现实的对手更加多样,有时候手持电脑、不穿军装的文弱书生发动一场战争、赢得一场战争绝非天方夜谭;只把有血有肉的人视为敌人,实际上智能化的无人机已将战场搅和得面目全非。从历史实践看,有形的对手好防,看不见的对手叫人防不胜防;防患于已然已经很难,防患于未然则难上加难。
“士兵平时即战时。”俄国军事家苏沃洛夫的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军人所从事的职业毫无平时与战时之分的实质。然而在许多人的意识里,敌对双方只有交上火,才算进入战争状态;而没有硝烟,就是和平。这种“战”与“和”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划分方式,很容易麻痹人们的思想神经。环顾我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及面临的战略态势,某种程度上讲,战争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的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倘若把战争仅仅看作是“动员令”发布之后的事情,无疑会带来无穷的灾难。
历史经验表明,战争从来都不是从D日开始的,打仗指望“灵光一闪”是会失灵的。“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闲习,不可以当敌。”作为肩负新时代新使命的人民军队,只有始终拉满备战打仗之弦,保持时刻准备上战场的战斗姿态,睁大警惕的眼睛,苦练实战的本领,抓好实训的落实,才能在关键时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张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