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19-09-14 02:00 的文章

不能用旧体制的思维干新体制的事

    中部战区陆军某旅组织机关干部军事训练考核。王越 摄

    早上7时50分,中部战区陆军某旅宣传科干事任晓峰突然想起一件事:今天是机关干部军事训练日。

    仿佛被拧上了发条,任晓峰的精神一下子抖擞起来。他赶忙锁上办公室的门,挂上“暂停办公”的门牌,快步向楼下跑去。此时此刻,所有的机关干部和他一样,正赶往同一个地点——专业训练教室。

    “我们单位严格落实新体制的训练标准,首长机关2.5天训练雷打不动。”任晓峰说,新大纲规定集团军以下首长机关每周训练不少于2.5天,即每周一半的工作时间都必须用于军事训练。

    8时整,专业训练教室里已满满当当。负责组训的作训科长关开亚正拿着花名册逐一清点人员,任晓峰赶快找到位置入座。他心里清楚,只要是训练日,无论什么原因,只要缺训,他的名字就会在花名册里被打“×”,而且他也必须参加补训。

    其实,机关2.5天训练推行之初,部分机关干部对一下子抽出这么多时间搞训练是有看法的:有的说机关训练不就是跑步、打枪、标图嘛,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了,没必要用这么多时间;也有人抱怨机关本来就事多,一半时间搞训练,业务怎么办;还有的认为2.5天训练就是一阵风,干脆以“工作忙抽不开身”为由请假。

    然而,旅党委态度鲜明: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训练,一切按新体制的要求去做。

    刚开始,很多机关干部不适应,一边忙机关业务,一边搞自身训练,还要指导部队,忙里忙外,忙上忙下就是顾不过来,还常常挨批受罚。作为一名有着5年机关经历的老机关任晓峰,同样一度叫苦连天、满腹怨气。但随着新体制的逐步推进,任晓峰渐渐意识到,忙不过来、打乱仗,是因为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工作方式还没有转过来。

    思想支配行动,从被动应付到主动转变,任晓峰说,体制在变、机关在变,自己不变就跟不上趟了。

    “三合一”的角色,让有些机关干部拉不开栓了

    在中部战区陆军某旅宣传科办公室,一张由密密麻麻文字和五颜六色注记绘成的工作表格外醒目。

    “黑色,是周训练计划和考核课目;红色,是需完成的经验材料、汇报提纲、授课教案;蓝色,是要组织的文化活动、教育培训……”任晓峰介绍,本周科里一共有18项工作需要完成,这还不包括领导临时布置的任务。为了不忘事、不误事,他每天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工作表。

    “新体制编制下,更少的人要干更多的活,每天忙得都像在打仗!”任晓峰常常觉得自己腿上就像绑了风车,刚刚打完一仗,转身又必须投入下一场战斗。

    任晓峰所说的“像打仗一样”,正是该旅机关干部那段时间的真实写照,并不夸张。每天,有的忙于撰写各种文字材料,搜资料、推经验、写汇报、补记录,一间办公室、一张行军床、一台笔记本电脑成了生活的全部;有的忙于组织岗位练兵比武、小专业培训等,每天不是在组织比武集训,就是在组织比武集训的路上;有的忙于工程建设,训练场地急需重建,官兵宿舍需要完善,家属楼亟待更新……

    其实这些业务以前也有,但自从“2.5天训练”刚性落实后,机关干部要分出一半的工作时间用于训练,有些人就拉不开栓了。既要忙业务又要搞训练还得指导部队,“三种角色”集于一身,不忙都不可能。

    为了更快完成业务,按时参加训练,机关哪个科室有紧急任务,大家就集中火力到哪个科室突击攻关。保卫科干事王志海就是“救火队”的一员,每天他都会被安排干不同的任务,组织科需要写材料他就是“组织干事”,宣传科需要搞活动他转身又成了“宣传干事”……

    对此,王志海不无担忧: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但是机关本身工作分工不同,岗位职责不同,长此以往,只会导致越来越忙,越忙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