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无人装备改变了什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等大量智能化无人装备应运而生并运用于实战。智能化无人装备具有“空间多维、全天候、非对称、非接触、非线性、人员零伤亡”等作战运用特点,将改变战争构成要素、作战观念、组织形态和保障模式,从而推动战争形态的演变。
改变战争构成要素
战争构成要素包括作战人员、武器装备、作战空间等。智能化无人装备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必将对作战人员素质、武器装备效能、作战空间等战争构成要素产生根本性影响。
一是作战人员更需具备科技素养。现代战争中,军事科技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越高,对作战人员科技素养的要求也越高,这也促使战争由“力”的角逐、“能”的碰撞,向“智”的对抗转变。智能化无人装备正是人类智能的一种体现。未来战争中,作战人员将不仅是智能化武器装备的操控者,更是战场控制、思维较量、谋略博弈等智能对抗的主导者。因此,未来战争的作战人员只有具备很高的科技素养,才能更好地指挥控制智能化无人装备投入战斗。
二是武器装备运用重视集成高效。智能化无人作战,更注重武器装备的系统集成、效能聚合、功能互补,其效能的发挥往往通过体系对抗的方式来实现。作战人员利用战场网络链接所有智能化无人装备,形成力量整合、功能融合、行动组合的作战集群。作战集群以高度智能化的形式,精确打击敌战略决策和作战指挥系统,必将显著提升作战效能。由于智能化无人装备体系集成的优势,未来战争运用“侦察感知、干扰摧毁、链路阻塞、接管控制以及瘫痪敌作战系统”等多种作战手段,采取“点对点”“端对端”的打击方法,将使“多轴攻击”“精确点杀”“控域夺心”等作战样式更加高效。
三是作战空间呈现全域多维一体。强大的战场网络,使未来作战空间的“界面”变得模糊。宏观来看,新型技术空间和传统物理空间紧密融合,战争对抗由传统空间向“陆、海、空、天、电、网、心”多维一体拓展;作战域由单一物理域向“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社会域”深度融合;制权争夺的重心由“信息、海洋、天空”向“智能、太空、网络”转移,形成“耦合紧密、互联互动”的一体化全域多维战场。微观来看,智能化无人装备能使人类突破脑力极限、生理极限和物理极限,可适应高温、极寒、高压、缺氧、有毒、辐射等恶劣环境,能完成极高、极远、极微、极深、极难等作战任务。而且,智能化无人装备还可自由地渗透到敌方作战空间,对敌实施监视和破坏。因此,任何时间、空间都有可能成为智能化无人装备进行作战的时空。
改变传统作战观念
以多维空间非线式智能化无人作战为主要特征的未来战争,将使传统的作战思想和观念受到冲击和挑战。
一是作战目标由歼灭敌有生力量向瘫痪敌作战体系转变。暴力是战争的根本属性,其本质目的是摧毁敌方的抵抗能力,然后使对方屈服。传统战争通过物质和精神暴力摧毁敌方的抵抗意志而使其屈服,即运用武器进行杀伤或威慑,同时运用舆论战和心理战瓦解敌信念、摧毁敌士气,最终目标是歼灭敌有生力量。而未来智能化无人作战,则以敌作战体系为直接打击对象。破击了敌武器装备体系,即意味着在相当程度上摧毁了敌作战能力和抵抗意志。未来智能化无人作战,将大量运用远程打击、精确点杀、体系截击、系统瘫痪、点穴攻击等先进打击手段,而直接摧毁敌作战体系,将是未来作战的主要目标。
二是力量运用由寻求兵力集中向效能集中转变。一方面,智能化无人作战以无处不在的探测监视、侦察设备为“感知点”,以纵横交错的情报信息传输网络为“神经系统”,以“人脑+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为“指挥大脑”,将情报捕捉、信息传达、侦察检测、临机决断等环节有机衔接,可使战场信息精确传达,战场态势实时感知,战场迷雾变得稀薄,使传统作战因兵力集中而增大伤亡概率的弊端显露无遗。另一方面,随着武器装备体系综合效能的空前提高,兵力分散而效能集中的作战布局,将是未来作战力量运用的必然选择。
三是作战方式由注重按部就班向灵活多变转变。智能化无人作战战场空间极大拓展,作战时间大幅压缩,作战节奏明显加快,对抗方式错综复杂,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战争充斥着多变性、复杂性、突然性,速度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传统战争中方案既定、模式固定、步骤拟定的“流程式”作战方式已被打破。在强大战场网络支撑下,智能化无人装备能够根据作战实境随机改变战术战法,依据战场态势变化,依靠智能化网络平台,采取灵活、机动、多变的作战方法,实施精确打击、电磁摧毁、网络攻击等多种作战手段,从而实现全时空、全频域、多维度、多方式的作战。
改变军队组织形态
智能化无人装备在战争中的运用,将在改变传统军事战略、作战理论、武器装备等方面的同时,也改变着未来军队的组织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