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军事 2019-09-11 11:35 的文章

雷海兵锋:中国猎扫雷舰有一支厉害的“士官专家组”

    原标题:雷海兵锋

水雷爆炸瞬间。

    上海某军港,几艘灰色涂装的扫雷舰和猎雷舰静静停靠在码头。虽然吨位不如驱逐舰和护卫舰,但在海上相遇时,不论吨位多大、级别多高的海军舰艇都会向它们鸣笛致敬。

    因为常年和危险的水雷打交道,猎扫雷舰上的官兵被称为“海上敢死队”。“上舰不上扫雷舰。”这句在水兵中广为流传的话道尽了猎扫雷舰官兵的风险和艰辛。

    即便如此,仍有一大批服役多年的老士官坚守在职责使命特殊的猎扫雷舰上。在东部战区海军某扫雷大队,就有一支由14名中高级士官组成的“士官专家组”,他们的平均军龄17年,是猎扫雷舰上的中坚力量。

    反水雷和反潜、反导被列为世界海军公认的三大难题。水雷兼具隐蔽性和破坏性,扫雷兵最清楚它的威力:它能轻而易举地将1000吨的军舰炸成两截,也能让上万吨的巨舰瞬间瘫痪。

    作为“士官专家组”服役年限最长的老兵,49岁的一级军士长王文强多次见过水雷爆炸的场景:伴随着一声巨响,海面上先是涌出一个白色的“小山包”,紧接着腾起30多米的水柱,“像莲花一样绽放。”

    扫雷作业时,扫雷舰和猎雷舰会与水雷保持安全距离。扫雷舰释放扫雷具通过磁场、声场、次声场等物理场扫爆水雷;猎雷舰则是投放灭雷具,携带灭雷炸弹将水雷引爆。王文强说,水雷爆炸瞬间,冲击波袭来,整艘舰都能感受到强烈的震动。

收放扫雷具。(本文图片均由黎宇/摄)

    有一次,王文强在岸上负责监测引爆效果,更加明显地感受到了水雷的破坏力:“水雷爆炸后冲击波迅速传到岸上,地上的泥土像波浪一样,一浪一浪地打过来,人有很明显的冲击感。”

    风险不只存在于水雷爆炸的瞬间。平时遇到突发情况时,这些经验丰富的士官总是冲在最前面。

    在某次实布实扫实猎演练任务中,灭雷具即将吊放入水时,挂放在灭雷具下方的灭雷炸弹拉发索突然断裂,爆炸进入倒计时。“你们立即撤回船舱。”王文强对班里的几名战士下达命令。

    随后,他独自留在后甲板排除险情。拆卸炸弹后盖、取出引信里的电雷管……仅用几分钟,危机成功解除。

    “想想真是后怕,我们是在和死神赛跑。”王文强笑着说,当时自己其实非常紧张,一直在冒虚汗。

    霍邱舰猎雷班长、二级军士长谭爱锋也有过类似的经历。2005年4月,入列不到1年的霍邱舰各项工作正处于摸索阶段,很多流程并不完善。一次回收作业时,灭雷具突然意外落入海中,随着涌浪远离本舰。谭爱锋来不及多想,直接跳入了冰冷的海水中。

    “当时海上气温只有3摄氏度左右,但我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让如此昂贵的装备有一点损失。”经过与海浪半小时的搏斗,谭爱锋终于将灭雷具安全收回。当战友们把他从海里拽上舰时,他早已冻得浑身发抖,嘴唇发紫。

    扫雷舰吨位小,但物理场对人体的影响不少。舰艇上有巨大的铁芯线圈,通电瞬间会产生强大的磁场,连沉重的扳手也会直立“起舞”。再加上噪音影响,长期在扫雷舰工作会导致记忆力减退等情况。

    但“士官专家组”成员都在舰艇上服役多年,这些不利环境没有吓退他们,他们用坚守和付出赢得了所有海军同行的尊敬。

    反水雷作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官兵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各个战位通力合作。14名士官分属猎扫雷、声呐和机电3个专业,这些也是猎扫雷舰上的骨干专业。声呐专业负责发现水雷,猎扫雷专业负责清除水雷,机电专业负责为舰艇提供动力和电力,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把一艘舰比作一个人的话,电路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既有大动脉,又有毛细血管,渗透到舰艇的每个角落。”靖江舰电工区队长、二级军士长郑常勇说。

    有着24年军龄的郑常勇曾在海军多型扫雷舰艇工作,见证了扫雷装备的迅速发展:“现代舰艇装备已从机械化转变成信息化,每个岗位都离不开电。”

    装备的换代同时意味着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延展。郑常勇说,现在电工兵必须要成为多面手,不仅要精通电工知识,还需要掌握电子技术、各种自动化监控系统、可编程序知识以及与电有关的机械、液压、制冷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