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转型建设催生新时代士官队伍
原标题:海军转型建设催生新时代士官队伍
新时代雷海的龙骨脊梁
“声呐显示,前方进入雷区。”数艘智能遥控扫雷艇快速靠近水雷。
“投放扫雷具。”某型声磁扫雷具入水,轰隆隆一声巨响,海面上升起了数十米高的水莲花。
盛夏时节,东海某海域平静的海平面下危机四伏。一场诸兵种实战化联合演习拉开帷幕,“敌”在重要航道上布下密集的水下雷阵,企图阻滞我兵力行动,素有海上敢死队之称的扫雷舰艇率先驶入“死亡海域”,为大部队清扫出了安全航道。
成功猎雷的东部战区海军某扫雷舰大队士官专家们,再次用行动证明了海战场上兵专家的分量。
他们活跃在黄浦江畔,是一支由东部战区海军某扫雷舰大队14名中高级士官组成的士官专家组,他们既是相关专业的首席专家,又是备战打仗的排头尖兵。
如今,挺立在海军加快转型建设征程的浪尖潮头,海军士官专家为推进新型反水雷作战能力建设发挥着骨干作用。
追求极致的专家兵匠
平静的海面被浓雾笼罩,水下一枚致命的水雷等待着上钩的猎物。
“方位××,距离××米,发现目标。”某猎雷舰上,声呐战位发现猎物,作为扫雷区队长的王文强将负责抓住猎物。
“投放灭雷具。”舰指挥员果断下达命令。随即,王文强指挥启动舰艉吊车,张开机械大臂将挂载好灭雷炸弹的灭雷具投入水中。
500米、400米、200米,当灭雷具靠近目标后,王文强指挥按下投放按钮,灭雷炸弹被精准投送就位并引爆。“轰”的一声,一个60多米高的水柱冲天而起。
这是去年夏天,一次水雷实扫演练的场景。猎雷成功后,王文强第一时间冲回房间,详细记录下刚才的几个关键数据。
一一对比后,他发现与经验推算的数据有较大出入。面对这个结果,王文强倒吸一口凉气:“实践出真知,如果没有这次论证,不掌握这型装备的极限参数,打起仗会付出血的代价。”
反水雷作战是世界海军公认的一大难题。水雷有多厉害,扫雷兵最清楚:1000吨的船,它可以轻而易举地炸成两截;上万吨的巨舰,它也能让你瞬间瘫痪。
“水雷作为可以起到战略作用的战术武器,涉及磁场、声场、次声场等多种物理场,具有难以识别的隐蔽性和巨大的破坏力。”大队长董刚介绍说,反水雷作战要求官兵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关于爆炸产生声波的数据还不够完整。”深夜,灯火通明的大队士官专家工作室内,围绕不同水深和地形,手雷爆炸产生的声波最大引爆距离的讨论还在继续。这已经是今年初以来,士官专家在一起会诊集中攻关的第3个课题。
士官专家组的研究课题来源于战场一线、服务于战场一线——
面对海上人工打捞作业危险大、效率低的难题,一级军士长张立军设计制作出便携式打捞装置,不仅成倍提高工作效率,还缩短了辨别水下目标的宝贵时间。
针对灭雷具回收脐带电缆容易绞缠的问题,二级军士长谭爱研究提出从舰尾回收灭雷具的新打捞方案,大大降低了收放风险,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和训练效率。
万里海疆上,越来越多的士官骨干,通过精准高效的调控分流机制、聚焦实战的系统培训体系,由技能型向实战型、工匠型转型。
“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后,大队士官队伍的编配范围、职能使命、能力构成要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在大队加快转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队政委孟晓伟介绍说:“海军转型建设催生新时代士官队伍,我们的工作就要聚焦备战打仗这个主责主业,来支持和推动大队士官人才群体的建设,打造新一代雷海龙骨脊梁。”
甘为人梯的大师傅
前不久,大队某扫雷艇在出航前综合检查时,发现一组电压参数突然在声呐显示屏上出现闪红,艇上几名士官骨干一直查不出原因,急得团团转。
这时,声呐班长、四级军士长张辉闻讯赶来。经过简单检测后,他扒开显示屏外衣,双手伸进黑乎乎的犄角旮旯,将两个毫不起眼的按键开关轻轻复位,故障立即排除。
“牛!不愧是大师傅。”面对战友的褒奖,张辉却作起了检讨:“类似这样的个别装备特异情,我们最近刚好探讨研究过,但还没来得及总结推广。不过,下步我们会梳理汇总出一套《XX型装备特异情手册》供战友参考使用。”
多年的实践积累,他们自编形成了《某型扫雷艇机电装备常见故障修理手册》《典型故障排除方法50例》等小册子,成为大队官兵必备的排故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