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建筑持续提速扩容8月地方债发行或达万亿
今年以来,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地方债发行持续提速扩容,今年前七个月专项债累计发行超2.46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超2.26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并完成今年3.75万亿元限额的60.4%。
业内预计,伴随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发行完毕,剩余约1.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即将迎来新一轮发行高峰。地方债资金将加快落地,预计下半年“两新一重”领域专项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并最大限度补短板,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8月起地方债发行迎高峰
“适度加大政府债券发行力度,增加政府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这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重要方面之一。今年我国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2019年增加1.6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财政部日前发布《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披露了债券发行进展。截至7月31日,地方政府已发行债券37586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2902亿元、专项债券24684亿元。其中,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发行226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37500亿元的60.4%。截至7月31日,抗疫特别国债已累计发行10000亿元,顺利完成发行任务。
报告称,统筹把握新增专项债券与抗疫特别国债、一般债券发行节奏,妥善做好稳投资稳增长和维护债券市场稳定工作,确保专项债券有序稳妥发行,力争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
业内预计,伴随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发行完毕,剩余约1.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将迎来新一轮发行高峰。
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汤林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6月、7月发行的地方债分别为2867亿元和2722亿元,相对于5月13025亿元的发行规模几乎处于相对停滞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为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腾出空间,确保发债工作顺利推进。如今抗疫特别国债已经发行完毕,地方债发行将回归正常轨道。
他表示,当前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完成全年计划的60.4%,剩余共计14839亿元新增专项债要求“力争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月均发行量近5000亿元,加上新增一般债券和再融资债券,接下来三个月,月均发行地方债规模预计将达万亿。
资金加速输血“两新一重”
如何管好用好全年3.75万亿元专项债资金?财政部部长刘昆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强化“借、用、管、还”全链条、全方位管理,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其中,在“借”的环节合理把握发行节奏,在“用”的环节优化债券资金投向。坚持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严禁用于置换存量债务,严禁用于发放工资、单位运行经费、发放养老金、支付利息等,严禁用于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企业补贴等。在“管”的环节加快资金使用进度。依托信息系统,对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实行穿透式、全过程监控,层层压实责任,督促加快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近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专项债的发行、资金使用等方面做出进一步规范和强调。在投向领域上,再次强调积极支持“两新一重” 项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报告指出,随着一系列政策强调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半年“两新”领域专项债占比或将进一步提升,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并最大限度补齐短板,解决传统基建项目需求阶段性饱和问题,并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汤林闽表示,当前做好专项债建设项目推进工作非常关键,一方面,要注重资金及时到位和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不滞留或挪用资金,不拖延项目正常进度;另一方面,要保证项目质量,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取得预期效益。做好专项债建设项目储备,最重要的是按照政策侧重和禁止的标准,全面、准确、合理评估每一个备选项目,把好准入关,并定期或不定期筛检和抽查项目库,及时发现和剔除不合适的项目,提高项目储备质量。
扩大有效投资效应更趋明显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已发行的2.2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全部用于国务院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领域。其中,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1.86万亿元,占比83%。各地约有2200亿元专项债券用作铁路、轨道交通、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有利于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业内指出,下一步,伴随着地方债加快发行和资金投入使用,助力扩大有效投资的效应将会更加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