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鲁森林人产地保供应,家底厚实物资丰(看!中国经济奋力突围(20))
广西柳州汽车城的东风柳汽商用车基地,工人在整车车间忙碌。复工以来实现了产能全面恢复,订单也创新高。
黎寒池摄(人民视觉)
收栏寄语
在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怎么办?奋力突围,我们责无旁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疫情防控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自4月8日起,本报在头版开设“看!中国经济奋力突围”专栏,近一个月来,生动呈现了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积极应对疫情、勇于迎难而上、有序复工复产、主动危中寻机的新探索新作为。20篇聚焦一线、令人感奋的故事里,既有在抗疫保供方面担当中流砥柱的大央企,也有在困境中闯出一片新天地的“小巨人”;既有咬紧牙关为生计奔忙的各类经营者,也有夜以继日解决民生难题的广大基层干部;既有尽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侨商,也有坚定在华发展信心的各国投资者……非常时期,正是大大小小经济主体不放弃、不服输、不停步的那股子劲头,汇聚起中国经济突出重围的澎湃活力和强大动力。
栏目有期,奋进不止。本报将继续通过新的专栏和报道,及时反映中国巩固疫情防控战果、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幅幅壮丽图卷,也希望海内外读者与我们共同见证一个个可圈可点的中国故事!
时维立夏,田间地头一片繁忙;形势向好,各地复工复学也正在路上。万事俱备,“粮草”要先行。一批批生活、防疫、生产物资更是早早地、满满地备上了!
自疫情发生以来,物资供应成为人人关心的基本问题,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综合考题。保基本生活,保人民安全,保经济发展,中国政府、企业、协会纷纷参与到这场“保供”战役中来。
米面粮油齐了,口罩消毒液有了,人们心里安定了。企业复工了,生产物资跟上了,中国经济社会平稳运转有底气了!
货足价稳,粮油菜蛋奶随买随有
“人烟稀少,临海著盐,汪田种稻,一年一熟”,江苏盐城“射阳大米”历史悠久,近年来还成了当地的名片。眼下时节正好,农户们悉心管护田间幼苗,守护着丰收的希望。
另一头,生产线上也忙碌着。“目前手里已经有3万吨的订单了,计划全年保底生产6万吨,争取实现全年销售4亿元!”江苏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苏阳说,公司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目前2条生产线全部满负荷生产,保障日产300吨大米的持续供应能力。
从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季季紧抓,环环相扣,守护居民的米、面、粮、油、肉、蛋、奶、菜。
生产端,企业各显身手扩生产。辽宁50万头生猪项目部分正式运营,已向市场销售仔猪;河南洛阳等地母猪场项目正抓紧建设,预计今年8月后将陆续建成投产……在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猪产能正稳步爬坡。禾丰牧业关内区市场部总监朱信钢说,目前正是养殖行业补缺口,养殖场复养的时候。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市场行情都较好,公司正紧抓生猪产业化业务加油干!
零售端,大伙各展所长保供应。特殊时期,市场难免偶有波动。3月底,北京物美超市的大米和面粉日均销量突然增长到正常水平的3倍。“我们赶紧想办法增加商品储备和发货频次。集团与中粮、首农等企业合作,加大采购,第一时间送货到各个门店。”物美集团新闻发言人许丽娜说,货架上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消费者的疑虑很快被打消。4月上旬以来,门店米面油销量逐渐回落到正常水平。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一季度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先涨后跌,3月平均指数与1月基本持平。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助理研究员司振中点赞:即便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中国的食品供应以及价格一直保持稳定”。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14亿人口的大市场,平稳运行首先源自供给充足——
“菜篮子”不用愁,全国蔬菜在田面积超过6700万亩,预计未来一个月蔬菜收获产量3400多万吨,能够满足消费需要。“米袋子”也有保障,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目前,我们国家粮食储备是充足的,口粮完全自给,米面随买随有。”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说。
全国保供应,需要“一盘棋指挥、一竿子到底”,平稳运行亦离不开灵活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