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财经 2020-04-25 09:00 的文章

专b学校复商复市激活消费(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郑州郑东新区毓苑小区便利店里,店主陈伍超(左一)正为顾客结账。
  本报记者 毕京津摄

 
 

  西安大悦城内,顾客正在逛街休闲。
  本报记者 张丹华摄

 
 

  重庆北碚天生农贸市场里,商户在整理摊位上的商品。
  秦廷富摄(人民视觉)

 
 

  广东新塘服装商贸城外,商户在搬运货物。
  本报记者 李 刚摄

 
 

  在武汉楚河汉街,市民正在游览。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疫情对我国消费造成了较大冲击,不过,被短期抑制的消费需求并未消失,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依然巨大。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

  小到社区便利店,大到城市综合体,眼下,各地各部门正积极行动起来,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一度受到影响的线下消费市场,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编  者  

  

  便利店——

  社区助力

  生意更火

  本报记者  毕京津

  下午5点多,家住郑州郑东新区博学路办事处毓苑小区的70岁退休老教师王阿姨散步归来,顺路到都市家园便利店取之前已经付好钱的商品。“王阿姨,您都不核对一下?里面少了盒牛奶呢!”便利店老板娘王燕走出店门,开玩笑地说。“在你们这儿买东西,我放心!”王阿姨扭头笑着答应道。

  陈伍超和王燕夫妇开的这家90多平方米的社区便利店——都市家园,兼营蔬菜、水果和日用品,平时服务着小区两千多户居民。“小区不小,却只有两家小超市。疫情期间营业,困难真是不少!”回忆起疫情严重、小区封闭管理的那段日子,陈伍超依然感慨,“多亏了社区的帮忙!”

  疫情暴发时,社区、市场大范围封闭管理,影响了蔬菜供给。陈伍超开着车转遍周边的蔬菜集散地,都买不到居民日常需要的新鲜叶菜。了解到这一困难后,社区党支部书记常颖主动帮忙对接中牟县官渡镇菜农,并协调有关部门开放绿色通道,老陈每天开车直接去大棚拉菜,一天两百多斤,从此,小区就没断过新鲜菜。

  除了协调货源,还有其他不少的助力。夫妇俩买不到口罩、测温枪,社区工作人员就主动送到店里;排队买菜的居民多,夫妻俩忙不过来,社区就派来志愿者帮忙维持秩序、疏导群众;日用品供货渠道断绝,小店只能卖菜,销售额骤降,社区就帮助协调出租门面的机构减免租金。“真是帮到了咱心坎里!”陈伍超由衷感叹。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小店人来人往,慢慢回归平常。挺过疫情困难时期的陈伍超夫妇,一身干劲,要把失去的“流水”补回来。靠什么?靠更好的服务!附近买不到鲜活鸡鸭鱼,陈伍超就在微信群里“招标”,根据居民要求在清晨进货时捎回来;大爷大妈手脚不便,王燕就帮他们洗干净,骑着电动车送上门;部分居民上下班繁忙,夫妻俩就接受微信下单、转账,提前分装好菜品、日用品,由他们自取。

  “真是患难见真情!社区帮助咱,居民信任咱,没说的,就是好好干!”陈伍超对记者表示。

  

  大型商场——

  防疫有方

  商业复苏

  本报记者  张丹华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缓解,位于景区西安大雁塔西南角的西安大悦城,在安静了两个多月后慢慢热闹起来。

  4月20日下午,在大悦城1号门,顾客有序进入。经过入口处的测温、登记和消毒,最后进入商场。“我们在消毒区铺的地垫有除尘、消毒和吸水三个功能,定时消毒处理,可以有效防范病毒进入场内。”西安大悦城物业品质经理翟萌萌介绍。

  为了让消费者在场内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场内同一时间客流达到8000人时,大悦城还会采取限流措施,保障每一位消费者的安全购物环境。

})();